2018年12月22日 星期六

20181216台東尋找菊池氏細鯽的水溝之旅



記錄者:天空

路線如地圖,從康樂到豐田、十股、萬萬、美濃,阿峰帶我們看以前曾經看過菊池氏細鯽的地方,及尋找牠可能的藏身之處,根據資料菊池氏細鯽喜棲息於在較緩流且水生植物茂盛的河溝、池沼或水渠中,以掉落水面之昆蟲和藻類為食。阿峰的經驗也是牠喜歡棲息在水緩、淺的池潭處,但水太清的地方反而會沒有,必須要有藻類生長。

所以我們尋找排水線溝渠的固床工下和轉彎處形成的淺潭區,還有溪流邊的淺水區,但看到最多的是石斑和鯽魚、還有幾隻斑龜,只有在南王橋下看到菊池氏細鯽,和過去釣客觀察的結果不同,族群和數量減少許多。

這次看的地方都是早已被整治得如同水溝,還新發現了兩邊高起中間凹下的封底設計(推測可能是便於聚水以讓旁邊農田抽用),但還是有不少生物生存在其中,有些排水線在今年重新施工(三面光)過後,看不見任何生物,而南王橋下目前也正在施工,此處棲地同樣岌岌可危。

為何想尋找菊池氏細鯽?
新版《台灣淡水魚類紅皮書》中,除了家喻戶曉的櫻花鉤吻鮭,花東河川特有菊池氏細鯽也將列入瀕危等級,農委會特生中心副主任李訓煌2日指出,東部釣客把西部粗首鱲或台灣石賓(魚賓)帶到東部河川野放,與菊池氏細鯽產生食物、棲地競爭,造成原有菊池氏細鯽數量變少,已計畫針對菊池氏細鯽做詳細調查。
李訓煌說,菊池氏細鯽與粗首鱲、台灣石賓同屬鯉科,但體型較小。菊池氏細鯽屬台灣特有種,是保育類物種,僅分布於台灣花東地區河川,原本數量多寡沒紀錄,也沒有調查目前的數量,沒辦法比較族群數量變化。
(摘錄自2017年5月2日大紀元報導https://reurl.cc/e3g0M)

感謝阿峰帶隊,停了大約20個點,去了許多就在市區附近但以前從不曾去過的神祕地方。

出席:阿峰、日冕、珊瑚蟲、黃槿、鱒魚、二葉松、大禾&朋友、天空

2018年4月12日 星期四

都蘭溪出海口是怎麼了~4/13說明會來聽分明



荒野保護協會志工於2018年3月看見都蘭溪出海口正在施工,經查為「東河鄉觀海公園進出場環狀道路改善工程案」,都蘭溪是野溪調查小組自2015年起進行多次調查與帶領環境教育活動的溪流,也是水保局台東分局與荒野合作棲地改善維護計畫的溪流之一。

此工程橋高約六米,長度三十多公尺,野溪小組夥伴前往現勘討論後發現施工方式粗暴,工程所在位置對環境影響甚鉅,恐怕豐富生態難以復原,於3/30拜會東河鄉公所提出意見如下。


2018年3月空拍

2016年5月1日 星期日

【商業週刊】一群門外漢 揭開政府治惡水真相

(攝影 / 日冕@馬武窟溪出海口)
商周1482期報導(2016/04/06)

獨家!全台首份野溪「健檢」18個月實錄
一群門外漢  揭開政府治惡水真相
http://www.businessweekly.com.tw/KWebArticle.aspx?id=61280

【公視│我們的島】2016/04/18野溪整型記



採訪/撰稿 葉明蘭
攝影/剪輯 葉鎮中

2014年10月,荒野保護協會台東分會,一群關心野溪生態的夥伴,組成野溪小組,每個月選定一條溪,進行實地踏查,記錄台東野溪現況,也希望透過公開調查資料,與大眾及公部門對話,進一步影響政府決策和制度。

【東台新聞】2016/04/27 野溪整治多用水泥 生物棲息受阻隔



東台有線電視  採訪野溪小組調查溪流構造物的過程

【東台新聞】2016/04/18 海洋廢棄物 碎屑垃圾最致命



東台有線電視  採訪野溪調查小組清理海洋廢棄物的過程

【新聞資料】食蟹獴是台灣唯一


文圖轉自黃美秀臉書

連我沒唸過書的阿母都看得出來,但為何這麼多人都無感??
何謂"優質或環保企業"??
社會成本算進去了沒? 政府或環評何時醒過來?

以下是2013/1/9 我幫人間福報的專欄提供的文章
其中 食蟹獴 是我台大動物研究所期間的碩士論文研究對象,感情深厚。重點是我阿母的話!!
希望可以提供大家(包括政府和企業)一些省思:
我們到底要留下甚麼給我們的下一代?? (世代正義)

獴!這是什麼東西?
臺灣有一類動物似乎只有老一輩的人才認識,因為牠們本來廣泛分布,但卻因自然環境惡化或棲地消失,而使牠們日益稀少或甚原離人群。牠們就是「狸」,台語俗稱「BA-」(意指狐狸),而中文本指野貓,日語則指「貉」。但稱為「狸」的動物,卻不一定和貓有關,例如果子狸(即白鼻心)、香狸(即麝香貓)、竹筒狸(即黃鼠狼)。不易見到這些動物當然多與牠們晝伏夜出的行徑有關,但還是有少數會在白天大辣辣出現的,例如食蟹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