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4年11月17日 星期一

第一次的野溪調查--黑髮溪


這幾十年來,溪流河川的整治水泥化越演越烈,近幾年更加變本加厲,在防災及保護生命財產的大幌子下,工程手段不斷翻新,工程規模不斷擴大,幅員往偏鄉山區移動,更人看了怵目驚心,內心充滿了可悲、恨意與無力感,這幾年就是在這不舒服中的度過。

去年台東荒野開始關注野溪,我們從瞭解公部門的野溪整治工程入手,瞭解工程規模及預算,暑假來台東荒野實習的學生志工昭和草也一直在做這件事,我與天空也時常將目光聚焦在生活周遭的野溪中,到了今年,思考可以如何延續下去,最後確定出短期任務,調查東海岸卑南溪與馬武窟溪之間的野溪現況,籌備了幾個月的時間,又得到許多荒野伙伴的支持,台東荒野野溪調查小組在103/9/30的工作會議中開始運作。

2014年11月8日 星期六

2014/10/25黑髮溪◎生態組調查表紀錄

溪流名稱
黑髮溪
GPS
N22, 49' 8.24485",
E121, 11' 23.0515"
天氣
晴朗
時間
2014/10/25
07:50~12:25
地點(標的物)
黑髮橋
記錄者
魏嘉俊(含施炳霖、蔡文川老師指導)
野溪棲地生物調查
水域生物
魚類
彈塗魚
 
 
甲殼類
字紋弓蟹、印痕擬相手蟹、瘤蜷、錐蜷、淡水笠螺(蜑螺)、寄居蟹、蝦 
 
水域植物
水丁香、異花莎草
 
藻類
藻華現象
陸域生物
哺乳類
 
 
兩棲類
日本樹蛙、黑眶蟾蜍
 
爬蟲類
赤尾青竹絲
 
昆蟲
水黽、霜白蜻蜓、白刃蜻蜓、黃窗鹿子蛾、黃斑弄蝶、六條瓢蟲(成蟲、蛹)、窄胸春蜓、善變蜻蜓、紫紅蜻蜓、樂仙蜻蜓、脛蹼琵蟌、白尾小灰蝶、波紋小灰蝶、擬環紋豹蛛 
 
陸域植物
枝香、象草、葛藤、蕃仔藤、三裂葉蟛蜞菊、蔓澤蘭、帚馬蘭、銀合歡、馬櫻丹、大莞草、三葉崖爬藤、稜果榕、構樹、蘆竹、海金沙、蟲屎、姑婆芋、青苧麻、島榕、正榕、紅瓜、小葉桑、月桃、双花蟛蜞菊、欖仁、蓖麻、肥豬豆、風車草、濱豇豆、蘆草、穗花木藍、白花苦林盤、大黍、黃槿、田菁、密花市葱、野塘蒿、小毛蕨、刺裸實、開卡蘆、槭葉牽牛花、擬刺茄、盒果藤、紅花野牽牛、碗仔花、水燭 
人的溪流行為
溪畔種植農作、養殖家禽 

生態組照片紀錄

2014年11月7日 星期五

2014/10/25黑髮溪◎構造物調查紀錄表

溪流名稱
黑髮溪
GPS
N22, 49' 8.24485",
E121, 11' 23.0515"
天氣
晴朗
時間
2014/10/25
07:50~12:25
地點(標的物)
黑髮橋
記錄者
苦蘵、素珍
溪岸構造(自然)
河口:天然泥沙、石頭、草本植物間雜少數灌木。
距河口約400M:水泥化河川整治工程,以水泥堤防&蛇籠為主,可能由於工程峻工不久,溪兩岸無任何自然長出的植物,但有民眾在兩岸空地栽種作物,如南瓜。黑髪橋以上的河段:靠黑髪橋處,有舊的河川整治工程,但大部份已被毀損。過已廢棄的攔河堰更上游處,再往上則為天然河道,但其中仍可發現部份毁損的混泥土結構物。兩岸或被開闢為農園(慣行農法) ,但有幾處為自然的荒地,有各類的草本/灌喬木。
溪岸構造(人工)
堤防(水泥全鋪面)
 V
人工構造阻礙兩岸植物生長,影響自然溪岸的水量調節功能,影響生物的棲地,也影響溪流的日照/陰影/溫度等;可能影響兩岸生物的相互移動。
堤防(水泥隙鋪面)
 V
 
堤防(砌石)
 
 
蛇籠
 V
 
消波塊
 
 
溪床構造(自然)
河床堆積
 V
水量雖不多,但仍有平緩的水流; 水質還屬清澈,相較其他河川,優氧化的情況不算嚴重
深潭
 
 
急瀨
 
 
溪床構造(人工)
水泥鋪面
 
 
攔砂壩
 V
 
攔河堰
 V
 
固床工
 V
新完工的整治工程河段看不太到明顯的生物,可能是在整治的過程中,破壞原有的棲地/生物;但在舊的/已毀損的整治工程河段內仍可看到不錯的水生或兩棲生物
野溪環境(直觀)        
溪床寬度
 5 m
溪床深度
 3-4 m
溪流寬度
 3 m
溪流深度
 20 - 50 cm
溪水透視度
 尚佳
 
 
野溪棲地
深潭         
 
 
淺瀨       
 
 V
有流速平緩的小水量,沒有深潭,偶有淺瀨。新完工的整治工程河段看不太到有明顥的水生生物; 但在舊的/已毀損的整治工程河段內(特別是在有橋樑或植物的遮陰段)仍可看到不錯的水生或兩棲生物
急流         
  
 
瀑瀨         
  
 
野溪空間利用調查
大部份被開闢為慣行農法的農園


台東市黑髮溪下游護岸改善工程
公開招標公告
公告日:102/11/21
[機關名稱]臺東縣臺東市公所
[標案名稱]台東市黑髮溪下游護岸改善工程
[標案案號]102-ADE-19-5-018
[標的分類代碼及名稱]5139其他土木工程
[預算金額]4,529,767元
該工程於103年8月8日完工,於103年9月中旬驗收

資料來源:
http://dpasp.taitungcity.gov.tw/publicwork/con_bidding.asp?no_bit=674

褪色的馬武窟/昭和草


徜徉於幽谷之中的馬武窟溪,源自都蘭山北麓與堵開埔山東南麓,南、北溪支流於泰源村匯集成河,一路蜿蜒向東,最後在東河出海,流入廣袤的太平洋。數百年以來,世居於泰源盆地、東河出海口的阿美族人,以及後來遷居於此的漢人,汲取溪水灌溉耕種、捕撈溪裡的魚蝦,因為馬武窟溪的孕育,如母親般的滋養,幽谷的人們得以安居,與山水共存。

二十多年前,甫完成學業的父親,來到泰源任教,與生長於此的母親邂逅,我便在群山與溪流的懷抱中出生、成長。童年的記憶中,我們與馬武窟溪之間的關係是親密且溫暖的。夏日的放學課後,孩子們總是迫不及待地脫下制服,揹著橘紅色的夕陽餘暉,一個個跳進這天然的泳池,悠游其中;也還記得,假日午後,父母親帶著我們兄弟倆往溪流的上游走,在清澈的小溪裡打著赤腳彎著腰,找尋尖尾螺的蹤跡;更不會忘記,阿公三不五時從河裡提著活跳跳的溪蝦回家,當時那臉上如豔陽般的燦爛笑容。我們的生活,總是與溪流為伍,潺潺的溪水聲,伴著幽谷裡的孩子長大。

天秤的故事/鄭漢文

東清橋上游(黑眶蟾蜍/攝)

在古老的過去,當世界還是「金的時代」時,地面是個快樂和平的世界,眾神和人類一起在地面生活。後來,世界開始有了四季寒暖,人類蓋了房子,穿上衣服,開始耕種,而且開始弱肉強食、相互爭鬥,神衹們便紛紛回到仙界,只有負責以天秤區分善與惡,做公平判斷的慈悲女神阿絲特蕾亞,仍舊留在地面主持正義。「阿絲特蕾亞,我們已經無能為力了,讓人類自生自滅吧!」眾神都這樣勸她,可是她卻回答:「只要水還在流,花還在開,人類就有希望!」但最後在「銅的時代」,正義的女神受不了人類的惡言惡行,便黯然的回到天上(註1)

經過了千百年,慈悲的女神不捨人間之情,2012年夏天她回訪從古老的過去到現在,一直都是和平國度的pongso no tao(人之島--蘭嶼)。就在島嶼附近蹣跚踱步時,發現金的時代真的難以回復,而銅的時代在外人進入之後反而變本加厲,跳過了「鐵的時代」直接來到「水泥時代」。人不但對人失去了禮敬,更令人心酸的是對生命的源泉大肆的進行遮斷,對神所創造的萬物不斷的進行殘害。

馬武窟溪變調進行式/天空


看見一條美麗的天然溪流,你會想要做什麼?可能會有人想玩水、躺在石頭上曬太陽、抓魚、或者就靜靜的觀察著聆聽著她,但是若有人說為了要讓大家更方便戲水,要搬開大石頭、在溪中以水泥圍堵起一個大池子,你覺得他是不是多此一舉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