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4年11月17日 星期一

第一次的野溪調查--黑髮溪


這幾十年來,溪流河川的整治水泥化越演越烈,近幾年更加變本加厲,在防災及保護生命財產的大幌子下,工程手段不斷翻新,工程規模不斷擴大,幅員往偏鄉山區移動,更人看了怵目驚心,內心充滿了可悲、恨意與無力感,這幾年就是在這不舒服中的度過。

去年台東荒野開始關注野溪,我們從瞭解公部門的野溪整治工程入手,瞭解工程規模及預算,暑假來台東荒野實習的學生志工昭和草也一直在做這件事,我與天空也時常將目光聚焦在生活周遭的野溪中,到了今年,思考可以如何延續下去,最後確定出短期任務,調查東海岸卑南溪與馬武窟溪之間的野溪現況,籌備了幾個月的時間,又得到許多荒野伙伴的支持,台東荒野野溪調查小組在103/9/30的工作會議中開始運作。

因為野溪調查的出發點在調查野溪人工水泥化對環境的影響,一定得對水泥構造物做細節記錄,又環境如何受到影響,也得瞭解生態狀況,決定參與伙伴依個人興趣分成構造物組及生態組分開記錄,又因為大家都是熱情的非專業志工,商得瞭解溪流水生生物的蔡文川老師,植物專長的牛樟及蛙類辨識的二葉松作為野溪小組的生態老師,至此,我們的行動已準備就緒,就剩邁出第一步了。

103/10/25,這是我們面對的第一條溪流,地理位置是台東市與卑南鄉的分界,我沒確定他叫什麼溪名,莿桐朋友叫它kaluluan(黑髮溪),台11線上的橋樑叫黑髮橋,整條溪流位在加路蘭部落的北方,相傳加路蘭部落的女生會再這裡洗頭髮,所以,如果叫黑髮溪,是不是可以很浪漫的貼切在地生活的人,也給溪流付予更加動人的故事。



今年9月才剛驗收的黑髮溪下游整治工程,台東市公所辦理開標,水保局的經費,總工程費近453萬元;未整治前是從溪底延不規則緩坡上升,河岸寬度不定的20~30米,溪流兩旁見不到農田景觀,盡是低矮草叢,有可能皆是國產局土地。

整治後的溪流寬度約在10米,溪床寬度約在5米,深度約在4米深,溪底做了凹形固床工,堤岸基底是近2米水泥護岸,上部是蛇籠;因為剛整治完成不到2個月,還未見植物進入,但兩側新生地已見新種南瓜苗及鴨寮;這也是很多河川在整治後的堤防後側常見現象,先佔用河川地,之後再承粗,有機會再購買成私有地,當河川想討要原來的地時,政府部門便再需要投入更多的防災經費,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。



這是一條只有幾公里的河川下游,集水區並不大,而且近出海口這一段已經進入平流區,並無產生災害的可能,兩旁也並無亟需保護的生命財產,但在防災優先,工程萬能的概念下,一段近百公尺的大水溝就完成了。



海裡加在,這一段工程在這裡停止,並無直接做到出海口,這在台11線上是看不出來的,讓我少少的高興了一下。


下切軟泥及鵝卵石組成的溪底

溪水有些優氧化現象,來源可能是農業肥料或溪旁鴨舍的糞肥造成,不過並不嚴重,待溪底植物長成後,優氧化現象應該會消失;黑髮溪南側是東管處目前正在規劃的一處停車場用地,我們也在關注此案的發展;這裡是在太平洋邊的一處較低窪地,如果可能形成濕地,有機會成為候鳥南來北往遷屣的中途站,對於台東觀光發展,絕對比停車場帶來更多效益。


用天空丈量,溪底深度就很清楚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



曲境深幽,黑髮溪向海一測深切,此段溪流感覺河岸高度更高,溪底狼尾草生長強勢,很明顯的可看出被抬升的高位珊瑚礁。




自然河段淺瀨



黑髮溪出海口在枯水期是沒口溪,這裡形成一處深潭,推積著許多漂流木及人造垃圾,與當天的潮線還有30公尺左右的距離,聚積整條河流污物,所以透明度並不好,在此處目視也看不到水生生物的存在,前方的太平洋已經在望,海濤聲催促,旅人腳步頓時輕盈加快。





藍天、白雲、青山、綠水,就是這麼好的天氣迎接野溪小組第一次的踏查
荒野伙伴聚在一起分享一路上的觀察,咦!天空在做什麼?



不大的礫石沙灘上,看見了不少的塑膠垃圾,而且體積都不大,合理的懷疑這是海浪衝上岸的,尤其出現大量的瓶蓋,鮮豔的色彩突出在淺灰色的礫石上,真令人憂心;最近在思考海廢推廣教材,我也撿了好多,要來模擬信天翁寶寶的胃內容物;這是原來野溪調查未想到的點,從這一次起,要記錄每一條溪流的出海口海廢狀況,最後連結出每一條溪流的出海口資料,又可呈現另一種環境訊息。









看啥?

離開了出海口,走回台11線轉往溪流源頭探去,這裡算黑髮溪中游,是兩個組長選擇的觀察熱點,堤岸高度約在4米,溪底在約5米左右有橫向固床工,遠觀就像河中的階梯一般。當雨季水量大時,溪水飛越固床工,會形成小瀑布效果,沖擊挖深每一段固床工之間的溪底,形成一段一段的深潭,也因如此,這是黑髮溪水中生物最豐富的地方,生態組在這裡充滿了驚喜。

河道兩邊皆是已開發的農地,也少有高大喬木足以對溪流有遮陰效果,4公尺高的水泥光滑堤岸,對於想要用水的生物、對於想要入溪繁殖的生物、對於想要穿越溪流的生物,都是對生命的絕大挑戰。

黑髮溪中段都已整治完成大水溝的型態,如果按我事後諸葛的想法,這是最不需人工整治的溪流,整個河段都刷深在山體中,這是最不容易氾濫,最不容易改道的河流,只要適度的保留洪氾寬度,是可以做最低介入人工化的溪流,奈何,幾十年的與河爭地爭利,人可以控制自然的想法,主導決定了這一段溪流的水泥水溝化。






一片綠意中的枯黃...站立 

溪流中出現橫斷水面的巨大水泥構造物,研判應是廢棄攔水壩,原來做為蓄水灌溉用,到底是設計錯誤而廢棄,還是老天爺主動討要,不得而知,只知道已失卻功能變成河川廢棄物,阻斷水流,妨礙生物生活移動,破壞河川視覺景觀。

附近的農田並未太精細操作,海岸山脈利吉層的細緻泥岩,並不太適合植物生長,以果樹及旱作為主的農地,農人習慣使用快速又有效率的除草劑來對待雜草,青山綠水中...枯黃一片。






從這裡開始走進自然河道,平緩的地形徐徐蜿蜒向上,兩旁的遮陰良好,偶有陸蟹的棲息洞穴,還捕捉到一隻祖師爺級的溪蝦,這條溪流在10月份的秋末還能有小量溪水,如果中游的水泥化沒那麼嚴重,生態一定會更豐富的。

進入上游的爬升段,溪水蜿蜒在竹叢與大石塊間流漟,許多是真實的岩石,更多的是水泥塊,可是我們完全猜不出來這裡怎會出現這樣不規則又大量的水泥塊。







黑髮溪踏查就在溯溪難度持續增加中離開溪流,切向溪旁農地走去,原來這裡還有如世外桃源的地方,在山上還有這麼和緩的地形,也有農家在此處耕作,這裡是富山村漁場,順著很好走的產業道路往台11線回程,下坡...下坡...再下坡,遠方湛藍海洋出現,我們又回到了世界。

這是台東荒野第一次的野溪調查,一切都在摸索中學習前進,感謝伙伴們的支持與付出,我們做著調查的同時,也玩得很快樂,不是嗎!

大冠鷲1031118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1 則留言:

  1. 解析的很詳細與透徹。
    只是在於經濟發展下的一種妥協?

    回覆刪除